0535-2311862
燒傷后功能康復指南
燒傷是一種嚴重的創(chuàng)傷,不僅會造成皮膚損傷,還可能影響肌肉、關節(jié)和神經功能??茖W合理的康復治療對于恢復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。以下是燒傷后功能康復的全面指南。
一、燒傷康復的基本原則
燒傷康復是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,需要遵循以下原則:
1. 早期介入:康復治療應在燒傷急性期后盡早開始,通常在創(chuàng)面穩(wěn)定后48小時內啟動
2. 個體化方案:根據燒傷程度、部位和患者年齡制定針對性康復計劃
3. 多學科協(xié)作:需要醫(yī)生、康復師、心理醫(yī)生等多專業(yè)團隊共同參與
4. 循序漸進:康復強度應隨患者恢復情況逐步增加
5. 長期堅持:嚴重燒傷的康復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
二、急性期康復措施(傷后0-2周)
1. 體位擺放
正確的體位擺放可預防關節(jié)攣縮:
- 頸部:輕度后伸位
- 肩關節(jié):外展90度
- 肘關節(jié):伸展位
- 腕關節(jié):背伸15-30度
- 手指:功能位(輕微屈曲)
- 髖關節(jié):中立或輕度外展
- 膝關節(jié):伸直位
- 踝關節(jié):背屈90度
2. 被動關節(jié)活動
在疼痛可耐受范圍內,每天進行2-3次被動關節(jié)活動,每個關節(jié)活動5-10次,保持無痛原則。
3. 呼吸訓練
大面積燒傷患者需進行:
- 深呼吸練習
- 咳嗽訓練
- 使用呼吸訓練器
三、亞急性期康復(傷后2-6周)
1. 主動運動訓練
- 從等長收縮開始,逐步過渡到抗重力運動
- 每日3-4次,每次10-15分鐘
- 重點訓練燒傷部位周圍關節(jié)
2. 瘢痕管理
- 使用硅酮制劑(凝膠或貼片)
- 壓力治療(彈力衣/繃帶)
- 瘢痕按摩(傷后3周開始)
3. 日常生活訓練
- 逐步恢復穿衣、進食等基本活動
- 使用適應性輔助器具
- 模擬日常生活場景訓練
四、慢性期康復(傷后6周以上)
1. 強化功能訓練
- 漸進性抗阻訓練
- 平衡與協(xié)調訓練
- 耐力訓練(步行、游泳等)
2. 職業(yè)康復
- 工作能力評估
- 職業(yè)技能再訓練
- 工作環(huán)境適應性改造
3. 心理社會康復
- 心理咨詢與支持
- 社交技能訓練
- 家庭與社會再融入
五、特殊部位燒傷的康復重點
1. 手部燒傷
- 強調精細動作訓練
- 使用分指板預防并指畸形
- 進行捏、抓、握等專項訓練
2. 面部燒傷
- 口腔功能訓練(張口、咀嚼)
- 眼部保護與訓練
- 表情肌訓練
3. 關節(jié)部位燒傷
- 重點預防攣縮
- 增加關節(jié)活動度訓練
- 可能需要動態(tài)支具輔助
六、常見并發(fā)癥的康復處理
1. 關節(jié)攣縮
- 漸進性牽伸訓練
- 系列石膏固定
- 必要時手術松解
2. 周圍神經損傷
- 神經松動術
- 感覺再教育
- 電刺激治療
3. 疼痛管理
- 藥物控制
- 放松訓練
- 經皮電刺激
七、家庭康復指導
1. 環(huán)境改造:消除家居障礙,增加輔助設施
2. 自我訓練:教授家屬基本康復手法
3. 日常監(jiān)測:觀察瘢痕變化、關節(jié)活動度
4. 心理支持:家庭成員的情感陪伴
八、長期隨訪與維持
1. 定期復查(每3-6個月)
2. 持續(xù)的壓力治療(可能需12-18個月)
3. 功能評估與調整康復計劃
4. 必要時進行二期整形手術
燒傷康復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,需要患者、家屬和醫(yī)療團隊的共同努力。通過科學系統(tǒng)的康復治療,大多數患者能夠恢復良好的功能狀態(tài),重返正常生活。關鍵在于早期干預、堅持治療和積極樂觀的心態(tài)。